资讯详情

海滩生意营业额下降三成 业者欲打造海滩经济链

发布时间:2009-07-25 09:54
  愈加升高的气温并不能把游客“赶”下海。记者日前在厦大白城至珍珠湾一带海滩观察得知,近一个月来,靠海吃饭的业主们正为迟迟不见起色的生意而烦恼———下海游泳的人少了,他们经营的泳衣、泳圈,甚至饮料都卖得不如往年。

  业主

  营业额下降30%

  这个夏天对于徐先生来说,是苦闷的。徐先生的店开在曾厝垵一带已经将近四年,主要销售泳衣、泳圈,出租多人自行车等。昨天,他告诉记者,跟往年相比,今年的生意显然不好做了。“作为主要的经济来源,泳衣、泳圈的销售量少了近三成,自行车一天下来只租出去十来辆,一天只能赚几十元。&rdquo

  曾厝垵一带约有七八家和徐先生一样的店铺。尽管夏日炎炎,但下海游泳的人却未见增多。每家店的生意都颇为清淡,有的甚至半小时也没有一个顾客上门。一家店铺前,几名工作人员闲着没事,坐在板凳上聊天。

  据业主们说,生意最好的是在前年,从6月到11月,每个月的营业额最多能达到一万多元。而如今,营业额同期相比大概少了20%—30%,“我们每天都勒紧了腰带吃饭,再这样下去,非得关门不可了。

  游客

  出门自带设备

  昨天下午6点到8点,记者在厦大白城到珍珠湾一带海滩看到,这段时间人流量较大,但真正下海游泳的并不多。徐先生说,来这里的主要是本地居民,但他们也只是在海边散散步、消暑。有的自带泳衣和泳圈,甚至连水都自备了。

  一位正在销售冷饮的工作人员说,一趟下来,冰棒也只卖出不到50根,“大多是小孩吃,大人基本上就喝自己带的水。

  曹先生是“思明放生区”一带的停车场保安。据他观察,近期来厦旅游的外来游客挺多,不过,大部分都很“矜持”,光看海,下水的却不多,往往站上几分钟就去附近茶馆喝茶了。即使有游客下海游泳,也往往自带泳衣。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先生说,知道要来厦门旅游,早就把东西准备好了,“出门玩,能省就多省一点。

  分析

  打造海滩经济产业链

  多位业主表示,海滩经济遇冷的首要原因是金融危机。荷包缩水显然让市民和游客在花钱时多了一份思考。

  业内人士分析,这一带海滩的自然条件不错,但项目单一。海滩经济没有形成产业链,往往受制于天气,一旦天气发生变化,直接影响其发展,这是根本原因。另外,海滩附近的相关服务还不完善,例如公共厕所太少,也是部分游客不愿久留的原因之一。

  要打破这种局面,首当其冲,应当引进发展一批适宜海滨旅游发展的项目,或者通过举办划船、沙雕、水上运动会等大型活动,拉长该海滩旅游的产业链条。<!--/home/apache/www/focus/xmhouse/newscenter/disp_content.php*http://xm.focus.cn/newscenter/ne-->

登录 | 注册